http://www.gegugu.com/2016/12/27/13796.html
《擺渡人》“擺渡”了張藝謀,能否擺渡得了阿里影業?
2016-12-27
12月23日,電影《擺渡人》正式在大陸上映,由於該片是由張嘉佳同名小說改編,並由張嘉佳導演,王家衛監製,梁朝偉、金城武、陳奕迅、楊穎等擔任主演,使得該片在上映前熱度較高;同時也讓《擺渡人》在上映首日獲得8000萬元票房,並在第二日實現單日1.16億元票房。據貓眼票房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25日18時30分,《擺渡人》票房累計2.5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較高熱度的《擺渡人》卻沒有獲得觀眾的普遍認可,反而遭遇如潮的惡評。目前在豆瓣平臺上,《擺渡人》的評分只有4.3分,在近3萬對該影片進行評分的用戶中,有42.3%的用戶只給了一星的評價。這些評價認為電影結構混亂,臺詞矯情,故事生硬,導演功力明顯不足,演員表現有失水準……還有網友哀嘆:“為什麼我的男神會演這樣的電影?王家衛、梁朝偉、金城武、陳奕迅,你們到底欠了劇組多少錢?”而段子手們也即時跟上,創作了大量調侃《擺渡人》的笑料,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張嘉佳的《擺渡人》其實是擺渡了張藝謀,現在大家覺得應該向《長城》道歉”。
不過,星爺卻以這種方式表示力挺《擺渡人》這部電影。留有幾分周氏無厘頭幽默。
據悉,《擺渡人》的出品方是阿里影業、澤東影業、和和影業以及聯瑞影業。雖然時下《擺渡人》的票房情況在同檔期內表現較好,位於單日票房的首位,但有消息顯示,《擺渡人》的投資、發行等各項成本加起來達到近4億元,且張嘉佳此前曾在媒體採訪中表示,《擺渡人》需要達到10億元票房才能保本。大手筆投資的《擺渡人》需要10億元才能實現保本,這無疑讓阿里影業此次的首秀承擔了較大壓力。
2014年3月,阿里62.44億港元投資文化中國傳播集團,占股59.32%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隨後更名為阿里影業。接著,阿里又入股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走上了買買買的路線。
2015年4月,阿里影業間接全資子公司以8.3億元收購廣東粵科軟體工程有限公司100%的股權;2015年10月,阿里45億美元收購優酷馬鈴薯;2015年12月,阿里影業參與博納影業的私有化交易。待博納影業私有化交易完成後,持有博納影業約10%股份;2016年5月,阿里影業認購大地影院10億元人民幣可轉債,根據協議,債券本金轉為對大地影院的股權投資,對應的大地影院股份比例為4.76%。一系列的資本運作讓阿里影業更像是一家投資公司,在電影產業鏈上來說,它覆蓋了投資、內容、線下發行、線上售票、影院、電商銷售等所有環節。
值得註意的是,阿里影業目前還處於虧損的情況。據財報顯示,2016年上半年,阿里影業的營業收入增長超過10倍,但凈利潤卻處於赤字狀態,凈虧損達4.657億元。因此,《擺渡人》的成績也可以說是阿里影業的成績,原因不僅僅是其首部主控的電影項目,也代表著市場對阿里影業整個電影產業鏈的認可程度,更是直接影響阿里影業在阿里集團大文娛佈局中的地位。頭響炮的重要姓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