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武.NET 討論區


 
標題: 密探陈可辛《武侠》
阿管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


UID 16
精華 0
積分 18936
帖子 15104
閱讀權限 150
註冊 2006-10-7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1-6-17 07:49  資料 文集 短消息 
回復 #165 Takeshikaneshir 的帖子

窦唯首创电影主题歌 《武侠》吟唱摇滚佛经




由陈可辛导演,甄子丹、金城武、汤唯、王羽、惠英红、李小冉、姜武等主演的年度动作巨制《武侠》将于7月4日在全国公映。

昨日,《武侠》片方透露,主题歌已录制完成,著名音乐人窦唯首度操刀为电影创作主题歌,身兼制作人、词曲及演唱于一身,完成了被陈可辛成为“摇滚佛经”的《迷走江湖》。

作为64届戛纳电影节唯一入围华语片,《武侠》由星美(北京)影业有限公司、我们制作有限公司、鼎盛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江苏广电幸福蓝海影视集团和云南电影集团联合出品。

《无地自容》打动陈可辛

《武侠》去年在云南腾冲拍摄期间,导演陈可辛就一直在片场循环播放黑豹乐队的名曲《Don’t Break My Heart》,动了用摇滚来做主题曲的念头。

“观众看完电影就会明白,《武侠》并非传统意义的大团圆结局,虽然甄子丹和汤唯重新开始安稳的生活,但继续下去的生活,就一定会如他们所愿?我不知道,其实没人知道。摇滚在愤怒的外表下,隐藏了这层不安。”

“我也不是很懂摇滚。”定下主题歌基调后,陈可辛找工作人员,搜集了300多首摇滚歌曲,一首一首听,后来听到《无地自容》时,觉得“这首歌可以直接放到片尾,一看又是窦唯写的,我决定找他。”


窦唯成《武侠》第一个观众

窦唯可算《武侠》的第一个观众。

在戛纳全球首映前一周,陈可辛派专人把《武侠》拷贝从泰国空运到北京,为窦唯专门安排一场“超超前放映”。在那之前,连陈可辛都还未在大银幕上看过《武侠》。

“ 看完片,窦唯没说什么,默默地走了。我想,糟了,他可能不喜欢。第二天,我再约他聊,在此之前,我们不认识也没见过。只是直觉告诉我,他是对的,不管有没有交情,我想请他来写。”陈可辛透露,“我们见面,也没什么寒暄,他不是自来熟的人,我更不懂这些,我就开门见山,把我对主题歌的想法跟他讲,整整20分钟,窦唯几乎什么话也没说,有时候微微皱一下眉头,我也不知道是同意还是反对。最后,他说了一句,‘好,我试一下。’转身就走了。”

五天完曲,陈可辛愣了一下

主题歌方面,陈可辛不想民族风,更不想太传统。

“ 大概5天左右吧,窦唯就寄来了小样。我听第一遍的时候,愣了一下。第二遍,就爱上了,有意思,不是我想象中的主题歌,却有一种出乎意料的惊喜,有点像在吟唱摇滚佛经,很贴影片的意境。虽然话不多,但他做事之认真,交到我手里的小样,不仅是一首歌,连画面他都帮我一帧一帧贴好了。”

录音时,工作人员建议,要不要再硬朗一点?窦唯笑说,这已经是这几年他“最暴力”的作品了。

窦唯从未为电影创作过主题歌,《武侠》也算是破天荒之举。因为档期提前,创作时间极其紧张,窦唯略感遗憾的是,若能创作整部电影的音乐,完整性一定更强。而“收货”要求极高的陈可辛,也是破天荒“一条过”。

陈可辛说:“其实留给窦唯这么短的时间,让他写歌,是挺不礼貌的一件事,没想到他能给出如此惊喜,非常感谢窦唯,圆了《武侠》的摇滚梦。”

http://images.yule.tom.com/vw/278114-6.html
頂部
TKfan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25035
精華 0
積分 14
帖子 14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11-4-7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1-6-17 12:57  資料 短消息 
回復 #165 Takeshikaneshir 的帖子

Oh my, thank you so much for posting the songs. Last time I heard them was morethan 10 years ago? They were my favorite mainland band. Never thought that Peternot only likes Takeshi Kaneshiro, but also those songs. Look forward to the sound track now.
頂部
Takeshikaneshir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UID 4238
精華 3
積分 2587
帖子 1313
閱讀權限 70
註冊 2010-4-15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1-6-18 19:29  資料 短消息 
回復 #167 TKfan 的帖子

不用謝
我個人認爲呢,20世紀80年代是中國搖滾樂的黃金時代。 而早期的黑豹樂隊也是我很喜歡的大陸樂隊。 所以對這次窦唯這次為‘武俠配樂很是期待

@我们制作:
20日14:00,豆瓣FM全网首发《武侠》主题曲,窦唯作词、作曲、演唱
6 月17日 13:00 來自新浪微博
頂部
阿管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


UID 16
精華 0
積分 18936
帖子 15104
閱讀權限 150
註冊 2006-10-7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1-6-27 21:26  資料 文集 短消息 
陈可辛改变了《武侠》 却不曾改变自己

2011年06月27日 19:34
来源:新京报



本网快讯(记者孙琳琳)当导演陈可辛用“微观武侠、科学武侠、医学武侠”这三个概念来形容自己的新作《武侠》时,也许会让观众感觉摸不着头脑,但看过该片之后,观众自然会明其意。在今日举行的媒体看片会上,媒体对《武侠》的普遍反映是角度奇特、表现手法新颖、制作精良,陈可辛也用自己对武侠的理解改变了以往观众对武侠片的既定印象。但在怪异、悬疑、武打等元素的外包装下,陈可辛却并未改变他自己,影片秉承其作品一贯的旁观、怀疑的态度,反好莱坞叙事的情节和角色的设置,是一部依然“很陈可辛”的作品。

结构

前半段“很科学” 后半段“很张彻”


在之前的影评人试映场之后,微博上便出现了有关影片分为“前后两段”的讨论,前半段通过金城武的断案过程呈现了“AB版罗生门”两种杀人现场的情景,陈可辛运用对人体血管、穴位等科学手法的表现,从微观世界的角度揭开层层悬疑;当甄子丹的真实身份浮出水面,进入后半段则回归到老邵氏武侠片的经典套路,先与惠英红等几个手下对决,最后再决战大BOSS,且陈可辛还用甄子丹自砍左臂、请来王羽与甄子丹上演两代“独臂刀王”的终极对决,也算是陈可辛在 “改变武侠”的同时,向张彻的《独臂刀》以及传统武侠片表达的致敬。

故事

反好莱坞叙事


在功夫、悬疑等好莱坞商业元素的外包装下,如《投名状》一样,陈可辛依然讲述了一个反好莱坞叙事的故事:主角甄子丹尽管已经决定放下屠刀重新做人,但他的出身却是一个杀人如麻的恶魔;金城武曾因相信人性的真而险些丧命,当他又重新开始相信时,却被安排了死亡的结局;汤唯深爱着丈夫甄子丹,但她却十年不敢问他的出身,幸福的表面下隐藏着深深的惶恐和不安。从这个角度来说,改变了“武侠”的陈可辛依然不曾改变自己,延续了其作品一贯的旁观者角度,对亲情、爱情和友情的怀疑态度,剖析人性的复杂和矛盾,是一部依然“很陈可辛”的作品。

动作

拳拳到肉的实感 甄子丹有突破

全片共有三场重要的武戏:开篇的“AB版罗生门”杀人现场、后半段分别与惠英红和王羽的对决。擅长拳拳到肉真打实斗的甄子丹此次被赞很有突破,因片中加入了图解式的微观角度阐释,所以片中运用了不少特写慢镜头做以表现,这对动作的精准性和观赏性的要求都极高,甄子丹的动作设计令人耳目一新,其中他与惠英红从“跳房子”到“牛棚大战”的一段设计最为精彩,而他与王羽的终极对决虽以“王羽遭雷劈致死”的设计引发笑场,但“致敬”的意义也会让影迷心满意足。

陈可辛答疑解惑


问题一:影片借鉴了美剧CSI、HOUSE MD,以及《暴力史》?

陈可辛:在创作剧本时我并没有看过CSI,片头字幕是交给特技公司设计的,我觉得合适就用了,我倒觉得对我影响最大的是HOUSE MD。至于《暴力史》,它本身就是对多部影片的效仿,没准它是借鉴了很多中国电影。天阳底下没新意,像隐姓埋名逃避江湖,但最终不得不出来面对的故事,传统武侠片已经拍得很多了。

问题二:王羽最终为何设置成遭雷劈而死?

陈可辛:既然坏人的结局一定要死,但是让甄子丹杀掉深爱着自己的义父,在我心里过不了这一关。

问题三:为何要安排金城武死?

陈可辛:金城武很像我对人生的理解,从相信人性到怀疑人性。不过我觉得让他在又开始相信人性的真时死掉是最完美的结局,不然他还会继续怀疑,继续痛苦。

问题四:怎么看待汤唯的表现?

陈可辛:我其实曾为了她而改剧本,原本汤唯从收拾东西说不跟村里的人一起跑,我们自己走,到她关上房门流泪,中间是没有那句“如果你当时遇到的是其他的女人,你是不是一样会留下来”的,但是汤唯的表演太出彩,其实每个演员每天拍戏都像赌博,我觉得汤唯每天演完戏都是赚的,拍这场戏时她至少赚了100块回来。

问题五:为什么会有两段唱山歌的戏份?

陈可辛:原本是有三场的,在戛纳放映的时候只保留了一场。其实唱山歌的戏份在创作时大家是一直有争议的,但我觉得很好玩。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6/27/7280149_0.shtml



頂部
Takeshikaneshir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UID 4238
精華 3
積分 2587
帖子 1313
閱讀權限 70
註冊 2010-4-15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1-7-4 02:56  資料 短消息 
WU XIA - SentieriSelvaggi meets Peter Ho-sun Chan


Thanks Sentieriselvaggi for sharing!
頂部
sara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UID 38
精華 17
積分 8990
帖子 2772
閱讀權限 90
註冊 2006-10-8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1-7-4 19:45  資料 短消息 
陳可辛:拍一部電影要傷害多少人

中國評論  2011-07-04 17:47:01 中評社北京7月4日電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7/5/5/5/101755576.html?coluid=21&kindid=269&docid=101755576&mdate=0704174701


一直有人說,陳可辛是最精於算計的導演——這話不是貶義,形容的是,陳可辛總能找到商業和藝術的最佳結合點。陳可辛的精算法則是:把自己想做的事和這個世界的主流價值觀,做出最佳的評估和結合。就算最後事情做砸了,但至少也幹了愛做的事,釋放了欲望,成就了夢想,這是一盤常贏的棋。

  同時,陳可辛也是記者最喜歡採訪的那類導演,非常能說,甚至能把平凡的問題“升華”出有含金量的回答。他有時會有罕見的坦誠:承認自己精於算計,承認一個導演的成功要以很多人被傷害為代價,承認用湯唯這樣的演員其實是“買保險”,承認現在重做導演是因為做監制回報低得多。他甚至坦然地說:“我終於找到一個對別人不一定是最公平,但對我最有利的融資模式——不會再有人有我電影投資的百分之五十,永遠都不會。”

  武俠世界其實無法解釋透——“我真的無能為力”

  新浪娛樂:看片之前大家特別好奇,以為這部電影會講清楚很多武術世界的秘密,因為一直在說《武俠》講述的是微觀武俠、科學武俠、醫學武俠。但是我看完覺得解析得還不夠透徹,比如輕功這個東西到底是怎麼回事。

  陳可辛:其實實際上,我們找了各種專家來研究武術的奧秘,但大家最後都解不出來。所以輕功那一段,在創作的時候,我們就有很大的爭議。我不停叫編劇去寫去寫,但結果其實是解不出來的。因為事實上,輕功這個東西,即使用科學來研究,到最後還是神的,虛的。我們看武俠片,有好多鏡頭都表現出:人站在細細的樹枝上,但樹枝不會斷。我問了專家,怎麼樣才可以呢?專家說,只有在一種條件下——必須要人體的密度比空氣密度還要低。但事實上,人體的密度是空氣密度的800倍,這怎麼可能呢?除非那個人在從天空掉落的過程中改變了自身的密度。但是這怎麼改變呢?我真的是無能為力,專家也解釋不了,對不起,因為這個真沒有辦法解釋。如果我們能找到解釋的話,今天就有人真的會飛了。

  陳可辛的懷疑論——“除了《武俠》,我所有電影都來自於一個懷疑”

  新浪娛樂:在戛納看片的時候我有一位同事寫了一篇評論,說陳可辛是一個懷疑論者,《甜蜜蜜》懷疑愛情,《投名狀》懷疑兄弟之情,到了《武俠》,連父子之情都開始懷疑了(影片結尾處父子互殘)。

  陳可辛:我也想借著這個講一下懷疑這個事兒,其實我對親情是沒有懷疑的,我跟我父親的關係非常好。但《武俠》之前,我所有的電影確實都來自一個動力,就是懷疑。《風塵三俠》我懷疑男人對關係的忠誠,《金枝玉葉》我懷疑性別,《麻麻帆帆》懷疑孝道跟個人主義。《投名狀》懷疑友情。那麼多年拍戲,其實永遠都有一些很切身的問題在困擾我。我們中國人不時興找心理醫生,我就會去拍一部戲,用一部電影去幫自己進行心靈上的按摩。

  新浪娛樂:能解決問題嗎?

  陳可辛:拍電影的好處在於我有一個很好的團隊,他們都是非常聰明的知識分子,包括編劇、演員,然後我可以把這些自己的人生問題拿出來變成角色去討論,大家也不知道其實是我的問題,我可以偷聽他們的答案。而且這個過程中也滿足了自己創作的欲望,享受了創作過程中的激情——這就是拍電影除了工作賺錢,之外最重要的東西。懷疑三部曲也好,四部曲也好,從來都是這樣,年輕的時候有年輕的問題,年紀大了,要講的問題就開始深也開始變得沉重,早晚有一天會到Terence Malick的《The Tree of Life(2011年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影片《生命之樹》)》講到我們存在是為了什麼,早晚會是這樣,這是人生的一個過程。

  吐露拍《武俠》有外因——“甄子丹還想和我拍戲,為什麼不?”

  新浪娛樂:但是《武俠》裡面我看不到什麼人生的疑惑和討論。

  陳可辛:這個戲比較特別,完全沒有任何的野心、命題和問題,只是想拍一部武俠片。

  新浪娛樂:我看過好多訪問說,你拍《武俠》的初衷可能是某天因為什麼事,想到這個角度可以解析武俠世界的一個秘密。我覺得這些都像是一種外因,拍戲應該是有自己的內因的,你的內因是什麼?

  陳可辛:你別看得那麼重,好多事兒,其實外因才是主要原因,說到底這不就是一個試驗?大家都說我平衡商業跟藝術,其實不就是平衡生活跟個人喜好嗎?

  新浪娛樂:那你的外因是什麼?

  陳可辛:外因就是拍完《十月圍城》之後,甄子丹當時是最紅的明星,他很想再拍我的戲。那麼我作為一個導演,現在有一個最有價值的明星,不用去求他去哄他,他想跟我拍戲,當然要拍了——這個就是外因。那麼,跟甄子丹該怎麼拍呢?當然一定要拍打片。這不是他戲好不好的問題,而是觀眾給那麼多錢,就是要看他打。就算我給他文戲也得先讓他打,所以就定了要拍打戲。定了打戲,大家就去找一個契合點,他喜歡我又喜歡,只能找到張徹當年的邵氏電影,那就抓住這一點。但是也不能老戲翻拍啊?所以就得去找新意,顯得他和我都沒有在吃老本,這也是商業上的要求。這個新意就是所謂醫學武俠、微觀武俠,我終於找到了一個能拍這部電影的理由。起碼人家問,已經有那麼多武俠片了,你又拍,除了想賺錢你還想幹嘛?我總得找個理由吧。

  新浪娛樂:雖然賺錢是主要理由?

  陳可辛:那是所有東西最後的理由,很多時候你說賺錢觀眾聽了會很鄙視,但是我今天真的敢說“賺錢”這兩個字——這是電影工業的道德。電影工業的道德就是雖然我在疑惑人生,但是我還是一定要去賺錢。有了這個道德之後,我才能再去找個人的自私、任性,玩點陳可辛的衝突和矛盾。最困難的過程就是怎麼平衡這兩個東西。

  自談算計心得——“武俠是我最機關算盡的電影”

  新浪娛樂:你平衡得好嗎?到現在有沒有看到比你平衡得更好的?

  陳可辛:馮小剛比我平衡得好,他是很有情結也很任性的。我說他比我做得更好,是因為他票房更高,比我表面上更妥協。大家都說我會計算,其實《武俠》是我最機關算盡的電影。

  新浪娛樂:怎麼算的?

  陳可辛:最重要的是我的預先設定,一開始就設定了拍個形式感的電影,用醫學講武俠,風格先行,動作先行,畫面先行,明星先行,整個故事是服務於這個東西。所以沒有什麼我個人的東西在。只有金城武這個角色,寫成了一個非常典型的陳可辛電影中的人物:從很相信人,到碰到一些事情什麼人都不相信了,但還在做一些掙扎。我覺得我還有一點點童真。不管我怎麼講,說到底當我還會去研究人生時,其實就還有一點童真。我一路說人性不能相信,會講這句話,其實說明我還有天真。當我沒有天真時,根本連這句話都不用講,不用討論了,直接到人群中操練就好了。

  解析湯唯的用法——“我哪部電影不用大明星?湯唯是保險”

  新浪娛樂:說到算計,我想到一個問題,這兩天很多記者都會問你關於湯唯,他們覺得湯唯的戲少,但是我覺得,其實他們想說的不是說湯唯的戲少,而是說,既然是陳可辛在用湯唯,為什麼用出來沒什麼特別?我們都知道她是一個特別的演員。難道她只是你算計之一?

  陳可辛:我為什麼不用我喜歡的演員呢?你應該想想,湯唯為什麼肯去演一個配角,如果可以,我連走過路過的都想用大明星。我不用湯唯,用別人,你告訴我用誰?

  新浪娛樂:李小冉演湯唯這個角色也可以啊?

  陳可辛:那我這個戲,最後出來的大海報就剩兩個人了:甄子丹和金城武。當然,大明星是我的保險。湯唯應該是保險。你說的這個機關算盡不是我講的機關算盡,我拍電影哪部不用大明星?最經典的就說《甜蜜蜜》,我真的要忠於那個電影的話就不會是黎明加張曼玉了,當然找兩個大陸演員來香港演更真實了。但這不可能的,都上不了院線。你看我的電影那麼多年,從來都是用大明星,我能用就用,最多他們不來。戲少的角色,你肯來我一樣肯用,對不對?用了大明星我是不會虧的。而就湯唯來說,我覺得在這個戲裡面,她能已經是很不容易了,完全是靠她個人的魅力。她也不是跟你說我要加戲,她就是用她的演技,就是這麼簡單。

  成功總是伴隨傷害——“我拍一部電影,要傷害多少人的感覺?”

  新浪娛樂:可你是拍過《甜蜜蜜》的陳可辛啊!你既然用湯唯了,當然期待你用得出彩。

  陳可辛:我明白你說的要用好湯唯的意思。但真的要用好湯唯,用得很好,那就是《等待》。但《等待》還不能拍(《等待》改編自著名華裔作家哈金的同名英文小說,講述一個與軍婚有關的故事,因題材敏感,雖然該劇本去年已經送審,但遲遲未或立項)。

  新浪娛樂:我都聽你講好多年《等待》了。

  陳可辛:過不了,連審都不審。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版權已經買下來十幾年了。唉,這個就別談了,談別的吧。其實我還有另外一部片,《大江大海》。

  新浪娛樂:是龍應台那個《大江大海1949》嗎?

  陳可辛:我早就買了。這些都是我最喜歡的東西,你問我金城武也問我為什麼拍大片?我問你們,我想拍的戲能拍嗎?

  新浪娛樂:你說你買一堆不能拍的版權在那兒,成片拍大片兒。我就想知道你這個狀態,是不是一直在做著其實自己並不太想做的事情?

  陳可辛:不是,我是把自己,市場需要,時局需要,適合生存的東西,把它變成個人的東西,其實每一部都是這樣的,武俠可能這裡面最自由的製作,就沒有那麼多野心,那麼多包袱。《投名狀》才是我個人色彩最濃的電影,《投名狀》把我一輩子對人生的懷疑都放進去了。有一個朋友前段時間給我說,他去看了《社交網絡》,這完全就是《投名狀》,我覺得這兩部電影百分之百核心是一樣的——就是一個人的夢想變成野心,野心變成私欲,使身邊的人都要犧牲。這個不就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嗎?我拍一部電影,一將功成萬骨枯。為了把這部電影拍好,我要傷害多少人的感覺?包括演員,包括攝影師。他們有他們的個性,我又需要他們幫我完成這個電影,這可能中間我得傷害了多少人才能做成這事兒?其實這些都是人生,所以我覺得《投名狀》裡面講的東西,是放之天下皆准的,任何人的生命裡面都有一個這樣的故事。我一次都沒有做過我不喜歡做的東西。每次我看自己的電影我都感動,我每拍一部戲都非常的個人,非常任性,而且非常過癮。

  博納之後再不由他人主導——“永遠不會再讓人占到投資的50%”

 
頂部
sara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UID 38
精華 17
積分 8990
帖子 2772
閱讀權限 90
註冊 2006-10-8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1-7-4 19:46  資料 短消息 
 

        新浪娛樂:之前說要拍的《鐘馗》是什麼情況?

  陳可辛:動都沒動,這個計劃是公司跟於冬合作的時候宣布的,也是為了氣勢。但是《十月圍城》拍完以後,對我最大的影響是——我本來一路是希望從導演轉到監制的,我想做一個愛電影愛藝術的商人。但是,拍完《十月圍城》之後我覺得我還是得去做導演。

  新浪娛樂:為什麼?

  陳可辛:拍《十月圍城》的時候,我真的以為自己找到一條路,我終於可以拿我的嫻熟的監制技巧去幫助一個導演,去完成一個他想拍的主旋律。但電影拍完以後,我真的是覺得這個反饋不夠,《十月圍城》從監制的角度來說,已經做盡了。雖然口碑很好,但是那些好的口碑都不是來自我一向要求有好口碑的那群人,而且電影也基本沒有形成什麼爭議,在我看來,那就不是真的口碑好。我就不high了。覺得沒什麼動力。

  新浪娛樂:那和保利博納分道之後,當時你有什麼打算?

  陳可辛:先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決定後面要怎麼做。當時只有一部戲是定了當期的,《神奇俠侶》,這部電影起碼公司的同事他們還有活幹,我就在苦思後面怎麼做下去,當時就來了《武俠》,來了龍應台的《大江大海》,又重新在想《等待》,這個階段突然多了很多很多創作的熱情,我覺得我還是應該多做導演。從另一個方面老實來講,我做監制花的時間跟我做導演是一樣的,但我個人跟公司得到的回報,做導演是遠遠高於做監制的。無論賣海外還是做別的什麼,價值都更高,得到的關注度都更多。

  新浪娛樂:那《武俠》最大的投資方是星美嗎?

  陳可辛:其實不是,星美只是投資百分之三十。我現在很看重自主權的問題,我為什麼要累那麼多年?就是我非常需要自主權。

  新浪娛樂:那武俠最大的投資方是你們公司嗎?有最大的投資方嗎?

  陳可辛:沒有最大的,都是百分之二十、三、四十,大家都差不多

  新浪娛樂:但是星美顯示出一種主導的感覺。

  陳可辛:那是因為星美是跟我有個策略性的,長期的合作。但是不會再有人,會和我有當時我跟於冬那樣的合作了。仍然是緊密的合作,但是不會主導我的生命,我上次苦思以後已經決定,任何一個公司,無論給我多少錢,都不能讓它主導我的方向。

  新浪娛樂:那合作方式的區別到底在哪?

  陳可辛:具體的區別在於有沒有百分之五十,不會再有人有我的投資的百分之五十,永遠都不會,除非有部戲我只是去玩的。《武俠》這部電影對我有一個意義,我這六七年來在大陸合拍、合資,終於找到兩樣東西:第一,我有了一部很有市場價值的戲,這個市場包括海外市場;第二,我終於找到一個對別人不一定是最公平的,但對我最有利的融資模式。所以現在我是一個新的開始。我會在這個狀態裡面多拍電影,監制會做但不主導,同時自己導演電影,我導一部電影可以養我公司三年,但我做一部監制就沒有這麼好。
頂部
sara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UID 38
精華 17
積分 8990
帖子 2772
閱讀權限 90
註冊 2006-10-8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1-7-4 19:47  資料 短消息 
龍應台那個《大江大海1949》...我是期待
頂部
一朵浮雲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UID 75
精華 5
積分 1457
帖子 500
閱讀權限 70
註冊 2006-10-10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1-7-6 01:36  資料 短消息 
呵呵~~我不會貼視頻
不曉得是否有人貼過了,但還是PO上來

《武俠》金城武針灸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 ... ure=player_embedded
From:亞達電影館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阿管   2011-7-6 18:40  武氣  +10   Thank you for sharing!
頂部
理得
高級會員
Rank: 4


UID 19
精華 0
積分 760
帖子 390
閱讀權限 50
註冊 2006-10-7
來自 台灣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1-7-6 14:34  資料 短消息 
下一部片是拍大江大海嗎?

這本書讓我很有感覺
金城武也參與嗎?

我也期待
頂部
Takeshikaneshir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UID 4238
精華 3
積分 2587
帖子 1313
閱讀權限 70
註冊 2010-4-15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1-7-9 00:07  資料 短消息 
细节决定品质?

【引言】一个12岁随家人移居泰国,18岁赴美研读电影,脑袋里全是西方美学观念的香港导演陈可辛+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美术指导奚仲文+一个在台湾待了近十年、中国话“贼溜”的美国摄影师Jack Pollock=“?”——这个组合可以产生很多火花,这个问号可以有很多可能性,但有一种可能性一定是《武侠》。武侠片这个华语影坛长盛不衰的片种,终于在这3个人手中产生了变异。11年前,在美国纽约大学受电影教育的李安发誓要改造武侠片,使劲浑身解数用一部《卧虎藏龙》成功将这一类型进行了A级化(此前的华语武侠片均因品质相对粗糙在美国被认为是B级片)。陈可辛在视频短片《告武侠书》中坦言近十几年的武侠片,唯有《卧虎藏龙》令他激动。11年后,陈可辛奉献出属于自己的“改造武侠”的电影《武侠》,同样的西方电影教育和陈可辛谨慎认真的个性,使《武侠》在制作上保持了陈可辛电影一贯的高水准,甚至在某些细节的推敲上,连前来探班的刘伟强都大呼陈可辛“神经病”。陈可辛说,“我就是没办法说‘算了’,我就是要拼尽最后一滴血的人”。

  陈可辛、奚仲文、Jack Pollock联手独家解密微观《武侠》,看细节如何决定一部电影的品质。

  【壹】陈可辛的大谨慎与小任性  细节决定《武侠》品质

  对《武侠》的争议可以有很多,剧情方面的、类型方面的、对武侠概念的诠释方面的、演员表演方面的,但唯一没有争议的是《武侠》的影像、风格、品质——虽然连陈可辛自己都觉得《武侠》不像自己拍的电影,但对影像的把控、对细节的挑剔“出卖”了他。

  故事发生在1910年代  “小暑、霜降有考究”

   新浪娱乐:您的“微观武侠”如何落实在电影里?为了打造这一概念,影片风格做了哪些设计?

  陈可辛:希望在拍了几十年的武侠类型里找出一些新意,也算不上什么突破,就是希望有新意。先跟中、西医医师去印证一些电影的创作,包括人体的破坏,穴道在身体里是怎么展现的,我们也看了一些中医的图,戏里面也用到了。也用了西医里的扫描、医学中的透视。然后跟特效人员去研究,中间再跟很多医师做确认。

  新浪娱乐:表现微观武侠的过程中会涉及很多特效,会不会担心和古代的感觉难以糅合?

  陈可辛:本来剧本是写古代的,可能是宋或者明,当时编剧也觉得把这些比较神的东西放得远一点,(观众)比较容易接受。但是那就违反了我拍这个电影的原则,我就是不想拍一个完全是虚构的(武侠片),想尽量把它拉进现实,所以才有了镜头进入人体。进人体就会给观众现代西医、现代科技的感觉,再放到古代的服装、文化里,就会觉得这个戏很怪,所以才决定把故事发生的年代改到1910年左右,戏里有些人还留辫子,有些人已经剪了辫子了。(新浪娱乐:看到有网友说电影里让甄子丹出狱的那次大赦应该是1908年溥仪登基的那次?)其实我们本来只定了1910年代,没有定1917年,但开始写剧本的时候,这些就得考究了,就得翻书了。所以电影里面讲的那些年份啊,徐百九的旁白中讲提到的小暑啊霜降啊,那些我们都回去找日历,就看在10年代,哪一个年份、哪一个月份能够写点什么——那些就都有考究,因为我们知道有些观众会去细究。

  “我的美学其实是西方的美学”、“特别喜欢云南的绿”

  新浪娱乐:从影像风格方面做了哪些设计?

  陈可辛:我很早就跟摄影师说文戏的部分节奏可以慢一点,因为这个戏不需要从头快到尾,但是一“动”就要突然之间从很慢变到很快。取景的部分因为刘金喜这个角色就是要躲得越远越好,所以我们就像找一个离开中原很远的地方,用老外的说法就是找一个“世界的边缘”,好象天涯海角一样,所以我们英文的字幕翻译的是在中国西南的边缘(edge),有点悬崖的意思。所以选择了云南,拍云南的电影也不是那么多,会有种异域的感觉。所以片中也加入了当地的人文的东西,但也不全是云南文化或者中国文化,甚至我去云南看到那些草木看到那些草地,我觉得像爱尔兰。

  我的美学其实是西方的美学,这个是无法改变的,因为我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西方美学,看到一样东西,脑袋里会自然反映出一些西方的逻辑和文化,所以我的东西不会跟别的导演很像。我看到云南的时候特别喜欢云南的感觉、云南的绿,很茂盛、很密,让我好像回到我长大的地方,有点像泰国或者越南。我对这个绿其实有点着迷,摄影机在试胶片的时候我就觉得不够绿,我觉得所有颜色要褪都可以褪——我其实不太喜欢褪颜色,虽然褪色之后画面会显得更加高反差,出来的效果会觉得更“焦虑”、更有气氛一点。但是我觉得什么都可以褪,就是不能褪绿,反而绿色还要加强,这些是前期就有设计到的。
頂部
Takeshikaneshir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UID 4238
精華 3
積分 2587
帖子 1313
閱讀權限 70
註冊 2010-4-15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1-7-9 00:10  資料 短消息 
回復 #176 Takeshikaneshir 的帖子

“电影里古代的晚上都不对” 为等光被刘伟强骂神经病

  陈可辛:拍这个片子我就只有一个坚持——以往的古装武侠片基本都没什么细节,因为侠是不用吃饭的。拍《投名状》的时候,我就很郁闷,那个故事没有太多的空间可以拍一些生活细节,这一次就想多拍一点。更找重要的是,从摄影的角度,我很希望拍一个真实的没有电的年代。我拍《投名状》的时候最郁闷就是晚上都是亮到不能再亮,漂亮得不得了,我就觉得不可能的,都是拍戏的,我们永远看到(电影里)古代的晚上都不对。所以那次我就跟摄影师讨论了很久怎么拍晚上。

  第一场戏,金城武去酒肆问那个老板关于甄子丹的事情,这个镜头是在白天拍的,我们拿了所有的大灯全放在店里面,码得里面基本上人走不进去,大概有摄氏五六十度。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从酒肆老板的视角往外拍,得是能看到屋外的广场的,所以我一定要把屋内打光打到比屋外的白天还要亮,这样才能让观众觉得是晚上屋里开着灯的感觉。所以拍这场戏的时候必须选一个阴天。如果晚上拍这场戏,外面就会全黑,还得补一些灯,你就觉得很假。所以这也是一个挺任性的东西,作为电影来讲,大家都已经看了几十年这种打亮的夜景,你不这样拍,也没人知道。但我这次就是想做一个我觉得是满的东西。

  甄子丹和金城武坐在火堆旁边的那场戏,背景里其实有一个小瀑布/流水的尾巴,在全黑的背景画面里有一点白。因为我们是在黑玉河拍的,每天收工就走路上去,旁边就有个急流,很好看。晚上是没有点也没有灯的,什么都看不到,那个就像古代了。一片漆黑里只看到那个流水,好像有点散光,是白色的,原来在没有灯的晚上,那个水加上月亮的反光就已经是最亮的东西,其实是非常美的。所以我就跟摄影师说,你能不能帮我做这个感觉?他就说好,我们来。我们就弄了个小火,什么灯都不打,只打了个大灯在流水上。但那个也不能在天全黑的时候拍,因为我们还要一点点的蓝光,当时已经是夏转秋,就只有在晚上6点45到7点拍,大概就这十几分钟。我还记得当时刘伟强来探班,那几天和他约好了吃饭,结果就是等那个光,等,等,等,因为过了就拍不了了。刘伟强就说,“你多浪费时间啊,就等这个光,你等来干嘛呢?真是神经病啊……”(新浪娱乐:他不就是摄影出身的吗?)对,连他都觉得有点过分。所以这些老实讲真的是任性的东西。不讲也没什么人知道,只有拿出来讨论的时候才觉得值得。

  “我是永远拼到最后一滴血的人”、“甜蜜蜜‘正’到有点闷”

  新浪娱乐:您近年作品都在技术层面保持较高水准,观众对您的电影也很放心,觉得陈可辛是品质保证,比较四平八稳——可能不一定会特别惊艳,但肯定不会是烂片,是刻意打造和维持“制作精良”这一标签吗?

  陈可辛:我一向都是这样的,我每部电影都是步步为营。因为我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会不断地修改、修改、修到每一样东西都正确为止。而且我是非常不自大的人,也不霸气凛然,其实大部分的内地导演、香港导演(香港导演可能还没内地导演那么霸气)都会有那种特质,有很大的自信心。自信心强大的人可能不太会听别人讲的话,我是不单听,还会问人家怎么样?然后再不停地修改、修改、修改。所以我的东西很少会有什么大的错误。除了谨慎以外,就是因为个性,我一直用“将勤补拙”来形容自己,我是一个很不放弃的人,永远拼到最后一滴血,我永远不会说“这样就可以了,算了。”

所以我也衡量过,我的东西很少会讨人厌。但是你也说得对,也是因为谨慎,使有些东西看起来太过“有迹可寻”,其实我也常常对自己不太满意,就是太“正”了,太“有迹可寻”了,价值观未必正,但是所有东西出来的时候都铺垫的清清楚楚,就缺乏了一点神采,或者灵气。这个是我一直都希望改变的,但我觉得也很难改了,因为性格决定命运。你有这个东西,人家觉得你懂戏、有水准,但一旦你奔放了,这个水准就有可能失去,因为这个像平衡木一样。

  新浪娱乐:但大家会觉得《甜蜜蜜》既完美,又很有灵气

  陈可辛:因为《甜蜜蜜》是一部非常讨好的电影,价值观正到不能再正,其实是正得有点闷。老的东西因为大家都是带了回忆去看,所以什么都觉得比较好,我觉得大家现在拿来再看吧。其实它确实是一个拍得很完美的东西,怎么拍出来的也不知道,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每部电影都有它的“命”、有“它”的运,拍的时候你会特别得心应手,包括我这部戏。这部戏是我拍得最顺的一部,就觉得突然间很多东西都对了。拍《甜蜜蜜》的时候我年纪轻,能拍成那样当然很兴奋,但现在回过头看,就觉得幸亏那个时候年纪轻,如果用现在的脑筋去思考,它未必会是我想拍的东西,其实《甜蜜蜜》才是最符合好莱坞、最像好莱坞的。
頂部
Takeshikaneshir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UID 4238
精華 3
積分 2587
帖子 1313
閱讀權限 70
註冊 2010-4-15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1-7-9 00:22  資料 短消息 
回復 #177 Takeshikaneshir 的帖子

【贰】《武侠》班底大起底  解密陈氏美学、管理学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好像香港的这些大导演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一套电影班底,武打片有声名显赫的成家班、喜剧片有星爷的周家班、王家卫和张叔平、杜可风早就组成黄金三角,杜琪峰有银河映像撑腰。唯有陈可辛,“UFO”时期过后,基本不再有固定的班底,反而常换常新,从不设限,连演员也是如此,从李连杰、刘德华到甄子丹、汤唯,别人请不起的或者怕用不好的,他统统敢用。唯偏爱金城武,从《如果-爱》、《投名状》再到《武侠》都少不了他,但又不像刘青云之于杜琪峰那么让人印象深刻,更遑论梁朝伟之于王家卫了。也许,从《武侠》开始,这一切都将开始改变?……

  “做导演最重要要学的是管理”、“一定要听演员的意见”

  新浪娱乐:您的电影能保持较高水准和是不是和背后的顶级制作班底有关?

  陈可辛:其实大家都是用这些班底,你说黄岳泰谁不用?前面的鲍德熹、杜可风当然也是。拍《甜蜜蜜》之前的年代的班底就没这么顶,因为那个时候还在学,做导演最重要要学的是管理,不是艺术。最早的时候自己名气不够,找比较顶的班底,会担心自己提意见,不一定被采纳。我记得当时第一次和奚仲文老师合作拍《金枝玉叶》,气到他快哭、快遗嘱了。弄了个景给我们,结果和我的喜好非常不一样,虽然过这么多年后回头看,觉得他当时是对的,但当时我就是非常不喜欢,我就不拍,一定要重新弄。

  当时还不懂得管理,我现在最擅长(和演员相处),你想让演员在电影里奉献最好的,就一定要听他们的意见,尽管到最后不一定用,但演员有意见的话,你就可以拍7个版本,但一定要拍他那一版,使得他还会有创作欲望,因为回去剪片是你剪嘛,所以其实没关系了。这些年轻的时候都不懂的,年轻的时候也没那么多钱拍戏,也不懂要拍几个版本,觉得每个人提意见都是我的障碍。

  我从美国回来就开始用比较大腕的工作人员,刚开始合作就是杜可风,大家也非常合拍,以前觉得杜可风那么疯的个性,搞一大堆很无厘头的东西都不知道该怎么放进电影里,但后来拍了《三更》就非常好,但到《如果-爱》就开始有问题了,所以才换了鲍德熹。后来开始拍大片——《投名状》就想试试用黄岳泰,他就是香港拍大片的摄影师。我还是有一点对大场面的恐惧,觉得有个摄影师能够控制大场面、对镜头比较熟。反正都是回来剪,多拍点就是了,也不是一个摄影师,都是5、6个摄影师掌机,其实无所谓,但我觉得有个大摄影师在,心里比较有底。如果他不听我的,我就跑去第2个、第3个机器拍个我喜欢的不就行了吗?所以就开始懂得多用一点比较好的人。但如果说我用的是最顶的班底,但其实这些班底也不是只有我用,很多电影都用这些班底。

  “很多摄影师和我的美学理念不一样” 这次班底很合拍

  新浪娱乐:这次选择Jack Pollock做摄影师,是不是因为他和您的美学理念比较相近?

  陈可辛:其实我很多时候找不到(比较合适的摄影师),我们这次最重要、不停地在提一个东西,就是美学——Aesthetics。其实我也很幸苦,虽然我在香港拍了这么多年的戏,其实很多摄影师和我的美学理念都不一样,永远都有冲突,你会觉得很费劲儿。你讲到他明白,你以为他明白了,但多拍两个礼拜你就会发现他其实是不明白的。美学这个东西真的很主观,是从小的影响——你看什么书、在哪里受教育、受什么电影影响,是非常难沟通的东西。

  这次有几个方面都很好,奚仲文老师就不用说了,跟我已经是老搭档了,这部戏还有2个初次合作的人,一个是Jack,一个是孙立——来自内地的美术指导,牛棚的场景也是受老的牛仔片的影响,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就是会有点怪,会好看一点,也是符合逻辑的。孙立完全能听懂我想要的东西,这次合作的感觉是非常合拍。听了我说美学的感觉后,找了很多电影很多书来看、大家一起讨论,有点像回到很久以前学生的时候、文艺青年的时候拍片的感觉,后来拍商业片是越来越没时间搞这些东西了嘛,也没有必要。这次反而是回到以前的感觉,我们几个谈美学都谈得很兴奋。所以这次有很多有趣的小东西。

  “奚仲文是我最大的军师” 《武侠》班底或能长期合作

   新浪娱乐:很多导演都有固定的班底,为什么你没有?

  陈可辛:我一向都没有,只有奚仲文是我基本上每部戏都用的,他现在对我已经不是一个美术总监、美术指导那么简单,他已经是我最大的军师。每次我想到一个剧本、一个题材要拍,我会先跟他讲,他帮我想一些风格上的东西,给我很多意见去选择,包括《投名状》的时候他拿回来一本阿富汗战争的照片,我就觉得很对,他也觉得应该是拍战乱的感觉。我们从来都拍很公平的东西,没拍过内战的感觉,其实自己人打自己人是非常好看的。所以他很多时候是给我一个概念、一个起点,然后我就会回去弄很久的剧本,然后再回来跟他聊。所以我基本上每拍一部戏都要跟他聊的。

  除了他以外,跟我最长远的战友就是监制许月珍,从《双城故事》开始,基本上每部戏都是她来掌控剧本、故事和制作。这两个人跟我已经分不开了,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陈可辛。其他的班底我都经常换,只是这次我觉得跟Jack、跟孙立应该可以成为一个长远的合作,起码我自己有戏开的话,每次都会找他们。但也很难说,有时候拍另外一个年代、另外一个题材可能又会有不一样的合作关系。我也会不特别希望不同班底,或者留一个班底,因为我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非常不需要一帮奉承我的人围着我。所以我永远是用最好的人来做这件事情,不管他是不是最贵、是不是最难找、最远的,因为我真的觉得电影是一个非常整体的东西。
頂部
Takeshikaneshir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UID 4238
精華 3
積分 2587
帖子 1313
閱讀權限 70
註冊 2010-4-15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1-7-9 00:27  資料 短消息 
回復 #178 Takeshikaneshir 的帖子

【对话奚仲文】
陈可辛班底中不可替代的“军师”——奚仲文,业内大名鼎鼎的艺术指导,曾凭《满城尽带黄金甲》入围了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至于在两岸三地获得的奖项,就不胜枚举了。和陈可辛合作的《甜蜜蜜》、《如果-爱》、《投名状》均获得香港金像奖,此次合作《武侠》更是驾轻就熟。

  “电影出来后比我想象得要好”

  新浪娱乐:大家觉得陈可辛电影的品质很不错,是不是因为陈导很重视细节?

  奚仲文:他是很重视质感,他觉得质感做得越好,电影的味道就会越出来。比如人穿的衣服、用的东西、生活的环境,怎么处理会让画面除了美之外要有一种味道。

  新浪娱乐:您之前也做过《倩女幽魂》的艺术指导,在香港电影圈浸淫这么对年,对武侠片肯定很熟悉,怎么看待陈导这次改造《武侠》?

  奚仲文:最开始导演是不想做成魔幻的感觉,想虚拟一个很真实的小社会、小农村,很朴素的感觉。后来才加入了特效这些。然后慢慢在一路摸索,找到“微观武侠”这个点,特别是确定了故事发生的年代在清末民初那个比较混乱的时期,就融合了一些现代的元素进去。电影出来之后我觉得比我想象得要好,因为之前看那个剧本会觉得比较死板,电影里演员的表演、加上各种元素变得很有趣。再加上剪辑变得很有悬疑感。但是至于影响到之后的武侠片创作,应该也不会,只是一个很新鲜的角度,因为之前没有人从穴位、神经这些细节来解释武侠。

  “张叔平在带领香港的美术风格”

  新浪娱乐:您和张叔平、叶锦添是业内大师级的人物,怎么评价各自的特点和长处?

  奚仲文:我不是大师,他们两个是(笑)。香港来讲,我觉得最顶尖的应该是张叔平,如果你从头到尾看他的作品,就会发现他一直在带领我们的美术风格,他比我们走在前面很多。而且他很全面,而且他也懂剪接。整体上,我觉得他是最厉害的,叶锦添就是有很多舞台的经验,舞台的味道很多时候会在他的电影里呈现出来,其他人很少能做到,因为他很大胆的把电影的每一个场景变成舞台上的感觉,自成一派。他们俩个都是很出色的。我自己就是服务一个电影的,接每个电影就是看导演想做什么,站在电影本身的角度看怎么去做,服务电影本身要多于自成一个风格。张叔平做的电影,像王家卫的那些,是无可替代的,叶锦添做的电影,也能看出强烈的舞台风格来,你看他们做的每部电影,都能看到他们的影子。我不是说他们不好,但我自己是即使有自己的喜好,也会常常提醒自己,因为我加入了自己的喜好,那就可能不是导演想要的,我希望能多照顾到电影整体的感觉。

  “观众的力量才能提高影片的质量”

  新浪娱乐:有一些戏出来,虽然做美术花了很多心思,可能因为剧本等其他因素导致效果没有那么好,会不会感到可惜?

  奚仲文:一定有的,我做的戏也希望观众喜欢,我觉得电影好看是第一位的,其他的都是次要的,但每个电影都有自己的命运了,反正努力去做了,至于观众接不接收也控制不了。不过现在的导演都压力太大了,既想做很不同的东西,又要兼顾市场。这一次的《武侠》希望出来观众能喜欢。(新浪娱乐:不过现在观众的欣赏水平也提高了,以前可能只看故事,现在会觉得影片的质感也是很重要的一块)对,我觉得只有观众的力量才可以把影片的质量提高,因为你知道观众要求高,你就会越去提升自己做的东西。
頂部
Takeshikaneshir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UID 4238
精華 3
積分 2587
帖子 1313
閱讀權限 70
註冊 2010-4-15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1-7-9 00:28  資料 短消息 
回復 #179 Takeshikaneshir 的帖子

【对话Jack Pollock】
《武侠》的摄影师Jack Pollock有个很地道的中文名“包轩鸣”,但其实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1990年代毕业於纽约大学电视电影制作系,2002年起移居台湾并活跃在台湾电影圈,多与台湾新生代导演合作拍摄电影,因为华语商业大片《风声》掌镜而进入公众视野,其干净流畅的运镜和风格化的摄影对影片悬疑和惊悚气氛的营造居功至伟。其在台湾近年最成功的商业大片《艋胛》中的表现继续惊艳。《武侠》筹拍,共同的西方教育背景使他和陈可辛一拍即合,对于一个想用好莱坞手法、西方美学来改造武侠陈可辛来说,Jack简直再适合不过。这一次,Jack依旧交出了A+的答卷。

  “我把《武侠》当成一部剧情片拍”

  新浪娱乐:陈可辛导演怎么找到你?

  Jack Pollock:应该是《风声》和《艋胛》之后,陈可辛导演通过一个认识的制作人找到我,就让我去香港跟他聊一聊,那个时候应该就基本定下来合作。我和陈可辛导演的沟通主要是在表现那个地方、那个年代的一些感觉和想法,因为他对之前拍那个年代的电影有一些不满,所以我们就想办法看怎么能拍出他想要的感觉。

  新浪娱乐:之前在美国对武侠片有了解吗?

  Jack Pollock:其实武侠片一直以来都是我不太熟悉的一个类型。虽然这部影片叫《武侠》,但我不是把它当成武侠片去拍,而是当成一部剧情片,我主要想的也是怎么去表现剧情和人物。

  “我现在变成很不标准的美国人”

  新浪娱乐:作为一个美国摄影师拍中国电影和中国摄影师会有什么不同?

  Jack Pollock:每个人的生活背景、文化背景都会影响到关于构图、光影的感受,多少都会有不同想法,我这个身份已经很难说我以一个美国人去拍这个东西,因为我在台湾已经待了很长时间了,这些也会影响到我的创作,其实我也有一些矛盾,我现在变成很不标准的美国人。比如以前和台湾导演合作,他们会问我美国人会怎么看待一些电影的东西,我觉得我也没办法从美国人的角度去分析了,因为我已经在这边待了太久。

   新浪娱乐:你觉得为什么中国的导演会喜欢用你?

  Jack Pollock:很难讲。我觉得有部分原因是我对表演这部分的要求,我过去的很多设定都是为了表现表演的东西,而不是表现摄影技巧,这些多少是导演会看出来的,另外就是确实我的摄影风格算是比较强烈,这部分也会让一些导演想让我合作。

  “陈可辛导演如果还找我拍,我肯定留时间”

  新浪娱乐:陈可辛导演说觉得你和他的美学观念很接近,你是否认同?

  Jack Pollock:我觉得很认同,刚开始的时候,在筹备的时候,我们不断在讨论一些东西、艺术作品、过去的电影,有一些部分是跟武侠有直接的关系,有部分是对彼此的了解,那时候觉得很多想法很类似,开始之后我发现我这边的美学和他会有所不同,我就会去了解他的美学概念,慢慢接近他的想法。

   新浪娱乐:这种东、西方电影制作班底的融合是否意味着电影的国界在慢慢消失?

  Jack Pollock:没错。这件事不单是在亚洲在发生,其实全世界都是这样,不断也有美国的电影和其他国家的电影受到亚洲电影的影响,美国电影也会模仿欧洲电影的技巧和表达,所以现在大家会慢慢变得国际化,个人身份会模糊。

  新浪娱乐:陈说可能将来会希望你成为他的固定班底成员,是否已经达成共识?

  Jack Pollock:没有讨论过,听到这个也非常感动。现在对发展没还有固定的想法,每段时间会去尝试挑战不同的东西,可能有时候在台湾,有时候在中国大陆,现在我这边的状况是还蛮有选择的余地,不过陈可辛导演如果找我拍,我肯定会留时间给他。

  【结语】每一个观众对陈可辛电影都会有不同的期待,也许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并且怀念《金枝玉叶》、《甜蜜蜜》那个时候的陈可辛,但人到中年的陈可辛自己反而更冷静地看待自己的过去,更清楚什么是现在的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作为观众总还是有点不甘心,问他会不会想彻底抛开一切算计、脱离商业、市场的羁绊,放手拍一次纯粹自己想要的(就像姜文拍《太阳照常升起》一样),看看自己能去到多远?他只是淡淡的说,“我一直都在拍我想要的东西啊,现在也是,我也不是没拍我想要的,只是我想要的就是这个。我也很喜欢姜文的电影,包括《阳光灿烂的日子》、《让子弹飞》等,但我知道我拍不出这样的东西。喜欢跟拍是两回事,不能看到一个毕加索的油画就说我要去做毕加索。但这次的《武侠》有种这些年从来都没有的感觉——看片的时候觉得不像是我拍的、也不像是我能拍的,这应该是我最近最大的收获,这比这部电影的评论或票房如何对我来讲更重要——让我觉得我超越了自己的限制。虽然里面还是有很多我的影子,但比较我过去的电影,已经算是有神采、比较离经叛道了。我希望《武侠》能使我更奔放、往另外一个方向跑。”这不是作为监制的陈可辛应该说的话,却是一个导演陈可辛实实在在的心声。“《武侠》不是武侠”最大的意义也许就在于陈可辛不再是“陈可辛”。(石一)

http://ent.sina.com.cn/m/c/2011-07-08/00113354129_2.shtml
頂部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4-29 21:22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49187 second(s), 7 queries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金城武.NET - Archiver - WAP